電話:0451-87979906
地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亞麻街132號

與世界相交 與時代相通——寫在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成立之際
2022年10月14日,金秋北京,碩果滿枝,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在北京揭牌。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信,為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把脈定向,飽含了對書寫全球交通合作新篇章的殷切期望。
習近平主席指出,建立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是支持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舉措。中方愿同各國一道,充分利用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平臺促進全球交通合作,為推進全球交通發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一年前的今天,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上宣布,中方將建立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為全球交通發展貢獻力量。經過一年的努力,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正式成立。
這是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的永久性成果,對促進全球交通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踐行“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理念的重要平臺,將為進一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積極貢獻。
這是促進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的高端智庫和人文高地,將打造全球交通發展的知識共享和成就展示平臺,開展高端人文交流,發揮交通先行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交通運輸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正是新時代中國交通“強起來”的見證,將更有力推進全球交通合作,書寫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投資暢通、文明交融溝通的新篇章。
堅持開放合作 互聯互通更緊密
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筑路架橋,周行八方。10年間,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世界級港口群,航空航海通達全球。神州大地一派蓬勃生機。
2019年9月、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描繪了宏偉藍圖,也對構建“全球123快貨物流圈”、深化交通開放合作、完善面向全球的運輸網絡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地有山河之險,國享通暢之便。中國主動加強與周邊國家合作,多元化國際運輸通道加快完善,國際互聯互通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后,老撾有關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倡導加強南北合作、南南合作,為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更多支持,促進共同繁榮。老撾對這一倡議感受頗深。比如,老中鐵路將為老撾民眾、兩國交流乃至本地區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時它還是一條綠色低碳的鐵路。
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正式通車。這條全部采用中國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建設的鐵路,在中國西南開辟了一條與東南亞融合發展的通途大道。
從重慶出發,走水路到長江出??诮?000公里,而陸路到廣西欽州港只有1000多公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拉近了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的距離。距離縮短,合作“拉長”,2017年至2021年,中國西部地區對東盟貿易額由724億美元提升至1238億美元。
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山水相鄰、利益交融,近年來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速推進。從天山山麓到里海之濱,從帕米爾高原到哈薩克草原,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在歐亞大陸繪出絢麗畫卷。
中歐班列晝夜穿梭、快速發展,成為極具活力的“黃金大通道”。截至2021年年底,中歐班列開行總量4.9萬列,78條運行線路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80多個城市。
國際海運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暢通全球貿易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國約95%的國際貿易貨運量通過海運完成。目前,中國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港口建立了海運航線聯系,成為全球海運連接度最高的國家,在全球航運、物流體系中的樞紐地位不斷提升。
中國還著力推進國際航空物流發展,目前每周完成國際貨運航班約5000班,通達全球52個國家123個城市。
日益緊密、互聯互通的國際運輸大通道,成為穩定國際物流供應鏈的重要基礎,為應對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提供了堅實保障。隨著中國新造箱產能釋放,空箱周轉加快,影響國際物流鏈穩定的空箱短缺情況得到極大緩解。
堅持共同發展 公平普惠利民生
交通是民生之基、強國之要。上世紀初,在外國記者眼里,中國大部分地方甚至很難發現“在現代交通上真正具有意義的道路”。如今的中國,公路成網、鐵路密布、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天塹變通途,“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國慶假日期間,“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成為熱門“打卡地”。一個個實物模型、一幅幅圖片圖表、一段段精彩視頻,講述著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
中國交通十年成就吸引了觀眾目光。據不完全統計,相關交通要素超過300項。在四川展區,人們通過照片看到“金通工程”構建起“班線公交為主、預約響應兜底”的鄉村客運體系,巴蜀大地上的“小黃車”打通村民回家“最后一公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交通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高品質服務,致力于推動共同發展,以“公平普惠”為導向,服務民生改善,促進共同繁榮。
城鄉聯動,區域協同,平衡發展,快速完善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實保障,為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
交通運輸兌現“小康路上決不讓任何一地因交通掉隊”的莊嚴承諾。10年來累計新建改擴建農村公路約253萬公里,解決了10.6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難題;新增5萬多個建制村通客車,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通郵路,廣大農民“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在家收快遞”從愿景變為現實。
俯瞰神州大地,雪域高原、戈壁沙漠、懸崖絕壁、崇山峻嶺,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大別山區……全面納入龐大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經濟民生因交通而興。
郵政快遞業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升?!笆濉蓖瓿?840個空白鄉鎮郵政局所補建任務,“十三五”末全國建制村全部實現直接通郵。10年來快遞業務量從57億件增長到1083億件,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
高鐵網絡快速延伸,“早上西安泡饃、中午成都火鍋”變為現實。10年來“老、少、邊”及脫貧地區建成高鐵2.4萬公里、占同期全國高鐵投產里程的79.4%。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激蕩“死亡之?!?,“復興號”動車組駛上雪域高原。
曾經發展滯后的中西部地區,得益于加速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反向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快速向西流動。
2012年西部鐵路營業里程3.7萬公里,到2021年年底已超過6萬公里。目前中西部地區鐵路營業總里程達到9萬公里,占全國比重近60%,西部地區在建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規模超過東中部總和。
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25萬億元、24萬億元,比2012年增加13.5萬億元、13.3萬億元。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連續多年高于東部地區,區域發展相對差距持續縮小。
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區域交通連片成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占全國比重超過了40%,動力源地區引擎作用不斷增強。
交通天下,美美與共。中國積極推進與世界各國交通合作,結出豐碩成果,惠及多國人民。
中老鐵路工程建設帶動老撾實現就業11萬人次,幫助當地修建近2000公里道路、水渠,為當地培養了一批技術和管理人才。整個大湄公河區域各國在商業、農業、旅游業等方面受益。
在非洲大陸,由中資企業參建、連接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的亞吉鐵路,帶動沿線13個工業園區建設,為當地創造10多萬個就業崗位。
據統計,2016年至2021年,中國自歐盟進口貿易額增長了63.7%,其中自中東歐進口增長了127.3%,中歐班列帶動了沿線國家產業貿易投資等領域繁榮。
堅持創新發展 發展動能更強勁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正深刻影響著世界發展變革。中國交通運輸堅持創新發展,不斷從創新驅動中獲取不竭動力,把科技創新華章寫在大地上。
2018年10月23日,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面對沉管隧道施工這一工程技術難題,建設者們從零起步、攻堅克難,自主研發制造出海底沉管,并逐一將33節沉管安放成功。
2021年6月25日,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開通運營,歷史性地實現“復興號”動車組對31個省份的覆蓋。90%以上線路行走于海拔3000米以上,全線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橋隧比高達75%……建設者們相繼攻克一系列難題,創造了高原鐵路建設奇跡。
“復興號”動車組在采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到84%,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2022年4月2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領先新型“復興號”高速綜合檢測列車,創造了明線相對交會時速870公里世界紀錄。中國鐵路繼續開拓創新,鞏固擴大我國高鐵領跑優勢。
“大國重器”亮點紛呈。10年間,C919大飛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等裝備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萬米載人深潛器、極地破冰科考船、大型液化天然氣船、超大型集裝箱船等相繼建成交付,國產首制大型郵輪工程順利推進、第二艘大型郵輪開工建造,自主設計建造的主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大國工程”不勝枚舉。10年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一批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運,標注了中國建造的新高度。相繼攻克一系列復雜地質地形和特殊氣候條件下公路建設世界性技術難題,特大橋梁、長大隧道、高等級公路建設、多塔連跨懸索橋、快速成島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強國之列,中國路、中國橋、中國隧、中國機場成為閃亮的“中國名片”。
科技創新,確立了中國交通在世界交通領域的新坐標,重塑了神州大地的發展格局,提升了人民群眾日常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年底,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取消了29個聯網省份的487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形成了一張主線無障礙通行的全國高速公路網,實現了不停車快捷收費、快捷通行。
2021年11月、12月,海船船員適任證書、海船船員培訓合格證、海員外派機構資質證書等13種海事電子證照,分兩批實現在線辦理和發放。
2021年,高鐵和城際鐵路實現電子客票全覆蓋,無人機“快遞進村”業務試行,無人車投入快遞運營。
截至目前,全國有29家機場實現身份證一證通行,234家機場實現“無紙化”便捷出行……
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入交通運輸的方方面面。刷臉進站、“無紙化”登機、無接觸配送、無人機投遞等各類新技術加速應用,共享單車、網約車、網絡貨運等交通新業態蓬勃發展,為廣大群眾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堅持生態優先 綠色低碳成色足
可持續的交通,可持續的發展。
中國把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作為可持續交通發展的戰略性任務,追求以最少資源投入、最小環境代價,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讓交通運輸這艘航行中的巨輪,行駛在綠色低碳的發展底色上。
優化運輸結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成為中國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的關鍵一招。
2021年10月2日,一列滿載3200噸鐵礦石的“公轉鐵”“散改集”敞頂箱專列緩緩駛出天津港,向寧夏石嘴山駛去,“西北礦石走廊”鐵路大通道正式打通。
2015年以來,先后組織實施70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探索推行滾裝運輸、馱背運輸、甩掛運輸、多式聯運“一單制”等先進運輸運作模式,大宗貨物及集裝箱運輸“公轉鐵、公轉水”有序推進,運輸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2021年末,鐵路和水路貨運量合計占鐵路、公路、水路和民航等四種主要運輸方式貨運量的24.9%,較2012年末提升3.9個百分點;2021年完成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754萬標箱。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在重大交通基建中,生態優先理念成為交通人的自覺行動。
運輸裝備清潔綠色發展水平,深刻影響交通綠色發展水平。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去年大會后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空氣污染的道路上,必須推進新能源交通工具的生產。中國將建立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表明中國在這一領域正走在最前沿。
2021年8月14日,長航貨運有限公司建造的7500噸綠色智能船“長航貨運001”輪在江蘇下水。該輪采用混合動力系統,具備油、氣、電混合動力,兼具安全、綠色、智能、高效等特點。
深圳2017年率先實現公交全面電動化,2018年成功實現出租汽車全面電動化,綠色公交發展全球領先。世界銀行去年11月發布首個全面電動化實際案例報告,將深圳巴士集團“綠色公交”模式向全球189個國家推廣。
積極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綠色交通的理念加速融入行業發展。2021年年底,城市公交車、巡游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車數量分別達到50.9萬輛、20.8萬輛和61.7萬輛。2021年,全國鐵路電力機車1.4萬臺,電氣化率達到64%,比2012年提高15.1個百分點。
面向未來,中國政府正采取實際行動,引導綠色生活從腳下“走起”?!毒C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期,將選擇100個左右的城市開展綠色出行行動,力爭其中60%以上的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綠色出行服務滿意率不低于80%。
堅持多邊主義 全球治理更完善
多邊主義、合作共贏順應歷史潮流,是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選擇。中國始終堅持真正多邊主義,積極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觀,全面推進交通運輸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
積極參與制定國際規則。中國交通積極參與國際海事組織、國際勞工組織等框架下交通運輸領域國際規則的制定工作,在多邊舞臺上不斷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相關提案數量從10年前每年不足10份增長到2021年的85份。中國連續17屆當選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
大力推動雙邊和多邊合作。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合作平臺,中國與19個國家簽署22項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與6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70個雙邊和區域海運協定,海運服務覆蓋沿線所有沿海國家;與100個國家簽訂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與東盟、歐盟簽訂區域性航空運輸協定;建立中歐班列國際鐵路合作機制,與22個國家簽署郵政合作文件,實現中歐班列出口運郵常態化運作。借助承辦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契機,實現了與所有已建交聯合國會員國交通主管部門聯系全覆蓋,全球交通合作“朋友圈”不斷擴大。
深化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持續深化國際合作,通過各類渠道積極分享中國抗疫經驗,與國際社會團結應對挑戰。民航部門先后向70個通航國家民航主管部門分享了中國航空公司和機場疫情防控指南。郵政部門通過萬國郵聯等渠道推薦中國郵政疫情防控指導手冊,分享中國郵政業抗疫經驗做法。中國《船舶船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操作指南》等多份防疫文件被國際海事組織向174個成員國和有關國際組織轉發推薦。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高速流動的中國正積蓄起強大的發展動能。以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成立為契機,中國交通必將進一步秉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理念,奮楫爭先,勇毅前行,書寫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投資暢通、文明交融溝通的新篇章,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